WFU

2023年5月7日 星期日

亞洲大學手機顯微鏡工作坊:心得分享(2)會資系大一 郭品睿同學

作者:亞洲大學會資系大一 郭品睿同學




在我的設想中,今天上課會操作的顯微鏡應該是小小一個然後可以裝在手機鏡頭上的裝置儀器,結果上課時間到了之後,我看見前面桌子上有很多組類似亞大美術館概念屋的裝置,我就知道今天上課要操作的裝置儀器並非我想像中的那樣。


課程中的前半段,學姊先介紹臉書社團-科學-maker,然後再介紹這個臉書社團的性質,到這部份我也有先大概想像了一下社團內大家玩的究竟是什麼。課程進入到操作顯微鏡的時候,我就先到前面挑了一個相較沒那麼高的手機顯微鏡,後來大家開始在操作的時候,我發現我的跟其他人的有點不太一樣,我的是倒立顯微鏡,所以我在操作起來也會有點不太一樣,差別在手機鏡頭的使用,其他人的是用後置鏡頭觀察,而我的是用前置鏡頭觀察,再來就是差在燈泡放置的位置了。在裝燈泡的過程中,我也發生了一個小插曲,就是我的電池還沒有裝上磁鐵就開始發亮了,反倒是我裝上磁鐵之後,它又熄掉了。


開始操作手機顯微鏡後,我遇到的第一個困難就是手機有點難放入顯微鏡底部,因為我的手機殼是比較厚的,所以在塞進去的過程有點費力,後來放進去之後,我就將玻片放到上面準備進行觀察。觀察的途中我還在想為什麼感覺都看不太清楚,結果後來才突然想到這是放大十二倍的手機顯微鏡。看完第一個玻片之後,我還有去前方用了蝴蝶的鱗片供我觀察操作使用,我覺得也許是我對鱗翅目的昆蟲不太了解,所以感覺不太到我到底看了什麼,就真的只是純屬觀察而已,並沒有辦法達到紀錄的成效。




我在國中之後就開始接觸到截肢動物門的生物,尤其是昆蟲綱的動物是我最愛的,後來也因為要跟老師一起做研究,而購入了一台複式顯微鏡,但是因為複式顯微鏡放大倍率較大,所以我主要都是觀察昆蟲細胞為主。這一次接觸到這個手機顯微鏡是放大十二倍的,所以在觀察昆蟲的口器及腳部纖毛就會方便許多,也能更好描繪出昆蟲的淺在特徵。今天的課堂中我也有觀察水草,用上這樣的手機顯微鏡剛好可以看到葉子的表面樣態,但同時也有遇到困難,因為水草是比較立體的,所以有時候還沒移動到可以清楚觀察的位置就先碰到手機鏡頭了,後來實在不太行之後,我就只能換觀察其他玻片。

在兩個小時的課程中,我最喜歡的地方是操作手機顯微鏡之後,不僅是好奇以外,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興趣。因為興趣而有機會接觸到這樣方便的一個裝置儀器,在接下來的過程中,手機顯微鏡也很有可能會是我觀察昆蟲特徵的一大助手。我還記得之前我高中時,昆蟲老師跟我說過,生態的觀察最重要的就是科學,因為科學包含了實驗跟紀錄,所以很多的動植物觀察我都有運用到顯微鏡,雖然我目前的資金還不到可以購買一台解剖顯微鏡,但是能在今天上課認識到這樣的手機顯微鏡真的很棒,因為可以先滿足我觀察昆蟲特徵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