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過的幾本時間管理的書籍當中,和這本書產生非常多的共鳴,可能是因為同樣身為女性,也可能是因為佩服這名日本女性婦產科醫師,她在照顧家庭、四個孩子以及工作之餘,實現了個人理想——兼顧家庭並取得哈佛學位。她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
我們隨時都有辦法開啟下一個人生之門
書裡提到的狀況都非常都真實,和大多數人一樣每天都要上班,他的工作時間是早上九點到下午五點,還要花三個小時來回通勤,下班後先到托兒所接小孩,回到家就已經七點了,到家之後還要一邊陪小孩、一邊做晚餐、餵小孩吃飯、給嬰兒哺乳、幫小孩洗澡、洗衣服,準備明天托兒所要用的東西⋯⋯
在這樣的狀況之下,要如何擠出時間讀書,考取英文檢定呢?如何擠出時間準備申請學校的資料呢?如何在錄取學校後,一邊帶孩子,一邊重返校園讀書,甚至順利畢業呢?
只要「還有心情笑」,就能持續努力
「事實上,我還是屬於那種無論工作、帶小孩或做家事,都盡可能不要太拼,但求持之以恆的類型。當然我做每件事情都認真投入,甚至會廢寢忘食。儘管專注卻不至於走火入魔,當事情不順利的時候,也能夠大而化之地想『就這樣也不錯』」。
提高時間密度,人生必定更豐富
同樣都是一分鐘,有些人的一分鐘卻能發揮更大的效用,或許我們能稱之為「時間價值」。「以工廠的生產線來說,不段提高產能就是把時間價值最大化。但就人性來論,偶而放下產能,休個假享受天倫之樂,這樣子運用也是將這段時間的價值最大化。」
心態調整:改變自己對於一分鐘的想法,不要光是想著時間堆積出的「產能」,要想時間創造出的「價值」。
運用大石頭、小石頭的觀念安排時間
所謂的大石頭就是指「必須做的事情」,例如留學準備、工作、家人、朋友、健康,而小石頭指的是「從大石頭中切割出來的事項」,例如留學準備就包括「撰寫小論文、做托福題庫、做GRE題庫⋯⋯」,在幫每一個小石頭編號,以編號的形式放入個人的行事曆當中。
這是一種有效的把時間切割出來的方法。相信許多人都看過一個影片,如果要將一個桶子裝進最多的石頭和細沙,最先放進去的就是大石頭,接著放入小石頭,最後才倒入細沙。
這樣一來,可以幫助想要完成巨大事件的我們有效的前進,朝目標一步一步的邁進。
保有「完成一點是一點」的心態
許多擁有自我實現、追求理想的人,對於某些事情都會有追求完美的心態,像是「word裡面的文章,字體大小、間距都要一致;ppt每頁的配色、風格都要相同;讀一本書就要把他整本讀完⋯⋯」,諸如此類的事情。
如果把這種「做一半等於沒做」的心態,轉換成「只做一半也不錯」、「完成一點是一點」的心態,會發生許多轉變。例如:想去聽一場2個小時的讀書會,但礙於時間只能參加40分鐘就必須離開;或者想去聽一場感興趣的演講,但因為後面還有行程,只能參加1個小時,雖然都只能參加不到一半的時間,但是比起完全不去聽,我們還是能從中有所收穫。
心態調整:不要等到條件齊全、時間充裕的才開始,不要有做事非得一氣呵成的想法,先動手就對了,只要事情一開始運轉,時間就會跑出來,要抱持著「一段一段完成」、「至少先寫一行也好」、「多少有進步」就好。
拋開親力親為的想法
這裡指的是「 媽媽必須每天煮飯」、「媽媽必須親自帶孩子」、「媽媽必須做家務事」等這些既有觀念,在追求個人最大時間的狀況下,作者適當的請人來幫忙部分工作,例如請人幫忙料理晚餐,請人整理家事等。
心態調整:拋開「事事都要親力親為」的想法,為自己爭取了更多親子陪伴的時間,才是真正的發揮了節省時間的意義與價值,這點很是讓人敬佩,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接受這樣的觀念。
邊跑邊想「怎麼走下去」
我們當然希望在進行每件事情之前,都能做好萬全的準備,但事實是,很難有完全準備好的一天,並且不要時常抱有「應該能成功」或「可能會失敗」的想法在心裡。
在到美國留學之前,作者根本不知道每個月的托嬰費會超過15萬台幣,還有全家每年的健保費要40萬台幣,如果事先知道,心裏可能會產生退怯,而「衝動」往往給人一種「無法冷靜判斷、魯莽的感覺,但越是面對巨大的挑戰,人往往越需要「衝動行事」,只要有突破性的衝力與速度,就能突破非常多的難關。
心態調整:了解自己非常重要,在安排個人時間時,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要把行事曆的紀錄「事件化」,也就是說,「明明自己一天只能接受讀1個小時的英文,就不要逞強在行事曆上寫要讀2個小時,沒有完成既有的規劃,增加個人壓力,演變成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