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于葳

儘管身體最近幾天一直昏昏沉沉的,但是在收到「沒通過」訊息的當下,腦袋是清楚的,內心很平靜,幾乎是在讀到訊息的瞬間就接受了這樣的結果。
付出過、努力過,雖然沒有達到預期結果,但無論如何,還是很開心能和 WeHelp 社群、和彭彭、和優秀的同學們走一段路,想好好的紀念這段歷程,所以有了這篇文章。
不試試看也不知道結果呢!
還記得看到全新訓練資訊的前幾天,是我們第四屆的小聚會,很驚喜在活動結束的幾天後,看到 Deep Learning 的相關資訊。
一直很希望能做出影像辨識相關的作品,從沒想過,這會需要學習 Linear Algebra ,真的有需要嗎?如果真的有需要,那就去學吧!
申請之前,還和同事借了讓他金榜題名的筆記本,翻一翻,也讀了指定文本的前幾頁,確定內容看起來不討厭,就決定報名了!
疑!這就是數學的世界嗎?
身為一個過往沒有什麼數學學科能力表現的人,為了讓自己能在數學的世界順利走下去,花了一些力氣確認要怎麼學會 Linear Algebra 。
我執行的流程大致是這樣:穩住心態,理解文本特有的設計架構,找出學習數學的方式,找出用英文學習數學的方式,讀懂數學符號,讀懂數學專有名詞,讀懂文本段落的內容,讀懂例題,練習例題,練習習題,反覆複習,反覆練習,練習完能用出來……。
熟悉數學符號與數學專有名詞後,才能真正進入文本。處理一頁文本敘述,我大概要 40 ~ 90 分鐘,處理例題至少要 180 分鐘,處理證明那需要更多更多的時間,這還只是進行「一次」的時間而已。
算數學真的是時間怪獸,會完全沒有時間感,但沈浸在裡面的感覺是很舒服的。有些確實能按照設定的流程執行,有些不行,只能反覆執行、反覆調整成適合自己的進行方式。
在未知中不斷前行
已經很習慣每天都在解決未知的難題,快速拆解成可以執行的片段後,就能一直前進,但是在解決問題的當下,是不能、沒辦法、也沒時間去思考難不難這件事情的。
事後回過頭來看,會覺得 Linear Algebra 原文書好巨大,每個禮拜的任務都好困難,每一題都在能力邊界之外,能解決這些問題,真是不容易。
無悔的選擇
任何結果其實都是有跡可尋的,儘管投入了大量的時間,但參照自己的學習曲線,以及需要重複的次數,會明白這些時間是遠遠不夠的。
雖然差兩分就通過考試了,但真正缺少的不是那兩分,而是寫出數學證明的能力。
我沒有真正搞懂數學證明推論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也就沒辦法讓投入的時間和執行的方式,轉化成需要的學習成果,這部分是我沒有處理好。
有些事情,錯過就是錯過了,沒做好的地方,不一定有機會回到過程中再次做好,這當然很痛,但也不是什麼世界末日,如果願意,總是能做些什麼,足夠在意的問題,終有一天都可以找到答案的。
再會啦!
這是一段才剛開始就結束的小旅程,訓練的內容當然不是只有數學而已,也非常喜歡在每週的會議裡聽同學們分享神經網路的設計方式,但通過數學紙筆測驗才是能進到下一個訓練階段的關鍵。
雖然沒通過,但其實很滿意這次訓練的結果,身為一個數學絕緣體,嘗試了過去不曾做過的事情,這確實是現階段我能走到最遠的地方了。
能和 WeHelp 社群、和彭彭、和優秀的同學們走一段路,真的很開心,那些跨不過去的坎,還是會一個一個克服,那些未完成的 WeHelp 待辦清單,還是會繼續執行,也許未來的某一天還會再相遇也不一定~
那就先就這樣了!第一階段正式結束,蓋印章~
明天又是全新的一天,新的一天也要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