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1年11月22日 星期一

長額米蝦 Caridina leucostica 死亡觀察記錄

記錄:楊于葳




本來要放入缸中飼養的長額米蝦Caridina leucostica(水族用名:臺灣短槍蝦),對水期間不幸陣亡,4天後另外一隻抱卵母蝦也陣亡,本文主要記錄第一隻陣亡的長額米蝦,並用微距鏡、超級物鏡觀察體表,同時參照兩本蝦圖鑑。


拍攝工具


文章中若看到「Scimage」浮水印,就表示該圖片是使用科學maker特製的觀察工具拍攝,例如手機微距鏡手機顯微鏡超級物鏡 等,所有工具都是教育性質的非賣品,想要獲得可以參考這篇文章:科學maker 如何得到手機顯微鏡?登記注意事項



入缸前的狀況


從水族館購買後,約1小時左右的時間,才整袋放入缸中對溫。入缸前,體色怪異的那一隻就有側躺的跡象,活動力低。另外兩隻都是抱卵的母蝦,活動力旺盛。





入缸方式


為了拍照,這次有開啟一支T8燈管,不然其實微弱的燈光環境,比較能讓生物降低緊迫感。對溫約1小時,對水30分鐘,對水加入的水量與袋內水約1:1。





為什麼會剛買來就死了?


因為是第一次接觸長額米蝦,購買的當下其實沒有多想,只有思考要買幾隻,想好再請老闆撈。事後回想,其實還是有很多地方可以再更好。例如,蝦和魚一樣,都要使用圓角袋,在裝蝦的袋子裡要放置網子或水草,讓蝦可以攀附,才不會在運送過程晃動得太厲害。




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蝦本身的狀況就不佳,在水族館活動力就很低,才會這麼容易被撈到,死後身體也呈現白濁狀態,可能與細菌感染有關。


(此次觀察主角)



長額米蝦形態特徵


這次總共購買3隻,對溫時發現其中一隻體色與另外兩隻明顯不同,還以為是不同種,翻看台灣淡水魚蝦大圖鑑,比對後較像是書裡的「平角米蝦(Caridina sp.)」。

平角米蝦(Caridina sp.),洄游性,分布在蘭嶼及恆春半島,喜歡棲息在中上游,習慣於石礫中活動(林春吉,2007)。

而在2020年最新出版的蝦圖鑑「臺灣淡水及河口魚蝦圖鑑」裡面,本次的觀察主角已經不被稱為「平角米蝦(Caridina sp.)」,而是被正式歸類為「長額米蝦Caridina leucostica」。

長額米蝦Caridina leucostica,洄游性,棲息於河川中下游高隱蔽處,體側有紅色、深褐色的雜斑,外觀與大額米蝦相似,可用尖端額數判斷,長額米蝦尖端額數為3,大額米蝦尖端額數為2(周銘泰、高瑞卿、張瑞宗、廖竣,2020)



微距觀察


以下照片是使用 超級物鏡 在水中進行拍攝,拍攝時有發現大量的蝦蛭在蝦的體表移動。



















死後的體色表現


蝦的色素細胞會因為光源而收縮改變。從這隻長額米蝦可以看到藍色、黃色、紅色色素細胞。










蝦的體色會隨著死亡時間的增加而改變,下圖就是死後的其中之一種體色表現。





活體的體色表現


下圖是缸內僅存的一隻長額米蝦,體色和下缸前不太一樣。









入缸後活動狀況


同期,還增加了火焰變色龍1隻、火翅金鑽燈3隻,目前都還安好。影片後面有槍蝦入缸的反應和表現。

影片網址:





參考圖鑑


1、台灣淡水魚蝦大圖鑑(下)(2007年6月出版)





2、臺灣淡水及河口魚蝦圖鑑(2020年9月出版)




參考資料


林春吉(2007)台灣淡水魚蝦大圖鑑(下),天下文化出版。

周銘泰、高瑞卿、張瑞宗、廖竣(2020)臺灣淡水及河口魚蝦圖鑑,晨星出版。